当前位置:临安政协 --> 钱镠研究
罗隐诗文中的动植物意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09

摘要:罗隐笔下的动植物意象种类繁多、蕴涵丰富。诗人在它们身上寄托了丰富复杂的主观情感,融入自己强烈的黍离之悲和身世之感。他对动植物有深入细致的观察,形似与神似相结合,大量用典,发展了古典诗文中常用的比兴象征手法,对晚唐五代的社会生活进行了入木三分的揭露和批判,风格鲜明,个性突出。

关键词:罗隐;动植物;比兴象征;状物;典故

罗隐(833-909),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学家,与罗邺、罗虬并称为“江东三罗。”

元代辛文房的《唐才子传》记载:“少英敏,善属文,诗笔尤俊拔,养浩然之气。乾符初举进士,累不第。”【 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第四册,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114页。】罗隐一生偃蹇不遂,先后参加十几次科举考试,均以失败而告终。他曾经到很多地方官那里去干谒,“传食诸侯”【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第四册,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123页。】,受尽屈辱,然皆未获起用。直到光启三年(887年),回归故乡钱塘,投奔时任镇海节度使的钱镠,命运才发生了转机。“镠爱其才,前后赐予无数,陪从不顷刻相背。表迁节度判官、盐铁发运使。未几,奏授著作郎”【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第四册,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116页。】

罗隐“性简傲,高谈阔论,满座风生。好谐谑,感遇辄发。”【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第四册,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118页。】大半生的坎坷沉浮,使他发愤为文,讽刺当时社会的弊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他工诗善文,著作颇丰,有诗集《甲乙集》十二卷传世,存诗五百零二首;小品文集《馋书》五卷,六十篇;骈体文集《两同书》两卷,十篇,另外还有骈散文十几篇等流传下来。

郑天锦 《五代诗话序》云:“惟遭时分裂, 士气怫郁而不得伸, 而又猜忌相寻, 动多触阂, 故一时作者,咸自托于含酸茹叹, 惝怳不可究诘之语……缘情体物,类皆有为而言。”【王士禛原编.郑方坤删补.戴鸿森校点:《五代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第1页。】罗隐生当乱世,皇帝昏庸、朝政腐败、宦官专权、党派纷争、藩镇割据、农民起义……,世乱道丧的时代使他满腔悲愤、抨击时弊。在罗隐众多的诗作中,除了那些直接刺事、借古讽今的作品,他还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等物象,在前人写过的相同题材中,推陈出新,托物言志、构思精巧、寄托遥深。

罗隐笔下的动植物意象种类繁多、蕴涵丰富。植物类的意象主要有:

一、草本类植物

金钱花、竹、菊、野草、兰荪、蓬蒿、兰蕙、玉簪花、薜萝、芍药 、芝兰、菖蒲;

二、木本类植物

柳、牡丹、梅花、梅子、杏花、桃花、李、槐花、小松、桂、芳树、梧桐;

三、水生植物

芙蕖、红莲、萍蓬、白蘋、荷;

四、其他

野花、残花、红叶。

动物类的意象有:

一、鸟类

1、现实中的鸟类:雁、鹦鹉、鸭、鹭鸶、鸥鸟、雀、鸳鹭、海鸟、鸂鶒、燕、黄雀、鹰、莺、鹪鹩、鹤、冥鸿、子规、鸡、鹊;

2、神话传说中的鸟类:彩凤、丹凤、紫鸾、鸾凤;

二、 兽类

1、现实中的兽类:鹿、野鹿、野马、麋鹿、犬、彘、骕骦、蟾、兔、病骢马、吴牛、猩猩;

2、神话传说中的兽类:龙、獬豸、貔貅;

三、虫类

蝉、蛾、蜂、蟋蟀、苍蝇、蚊蚋、蜘蛛、蛩、蝶、萤;

四、鱼类

游鱼、赪鲤、鲙、鲤鱼、锦鳞。

诗人在它们身上寄托了丰富复杂的主观情感,融入自己强烈的黍离之悲和身世之感,反映了晚唐五代广阔的社会生活。接下来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罗隐诗文中动植物意象的意蕴和特点,进而了解罗隐的思想、心态、政治立场、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

图片

一、运用比兴象征手法,托物寄情,刺世嫉邪

比兴是中国古代文学常用的两种表现手法,也是形成意象的主要方式。比兴手法最早出现在我国古代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南宋]朱熹:《诗集传》卷一,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比”就是比喻,使人或者事物的特征更加形象鲜明;“兴”就是起兴,为了引起要说明的事物,先借助其他的事物来开头。《诗经》中的比兴手法比较简单,动植物意象没有经过艺术加工,都是原生态的,一般只是用来渲染气氛。《楚辞》中的比兴手法具有象征的意义,“《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馋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第2页。】屈原赋予动植物等自然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社会内容,以香草美人来比喻忠贞之士,以恶禽臭草来比拟奸恶小人,并从此固定下来。

罗隐继承了《诗经》、《楚辞》开创的比兴象征传统,他的诗文中的动植物意象,“缘情必务于刺时,体物无忘乎谏猎”【 [五代]沈崧:《罗给事墓志》,见雍文华校辑《罗隐集》,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339页。】,或者自喻,或者喻人,用委婉曲折的手法,来表达自己对黑暗社会中的丑恶现象的辛辣嘲讽。在《蜂》中,他这样写道: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作者用蜜蜂来比喻广大劳动人民,前两句赞扬了他们辛苦劳作的精神,最后一句用反问的语气有感而发:你们辛辛苦苦,奉献一生,到底是为谁忙碌,最后能收获多少呢?为广大劳动人民鸣不平,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不劳而获的“硕鼠”——封建统治阶级。

《蝉》

天地工夫一不遗,与君声调借君緌。

风栖露饱今如此,应忘当年滓浊时。

蝉依靠老天的赐予拥有了声音,能悠然自得地栖息大树之上,衣食无忧,得意洋洋,全然忘记了自己当年在泥土中的狼狈处境。此诗以蝉喻人,讽刺了那些凭借外力飞黄腾达的小人,自命清高,千方百计掩盖自己低贱的出身。

《鹭鸶》

斜阳澹澹柳阴阴,风袅寒丝映水深。

不要向人夸素白,也知常有羡鱼心。

鹭鸶又称白鹭,身材修长,通体雪白,是一种美丽异常的鸟类。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白鹭一般被视为纯洁、高贵的象征,罗隐在这里却另出新意,指出白鹭表面上显得清高无比,内心却总想吃鱼。讽刺那些心口不一、假装清高实则贪婪成性的卑鄙小人。

《鹦鹉》

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诗人以鹦鹉来比喻自身,慨叹自己仕途坎坷,半生漂泊,在年过半百之时才得到钱镠的赏识,境遇得以改善。最后两句诗人表面上规劝鹦鹉,实际是暗中告诫自己:不要得意忘形,恣意妄言。要谨言慎行,珍惜好不容易得到的安定生活,以免招致杀身之祸。因为钱镠虽然欣赏自己,但君心难测,吴仁璧及其女被沉江就是前车之鉴,要时刻存有戒惧之心。

《桃花》

暖触衣襟漠漠香,间梅遮柳不胜芳。

数枝艳拂文君酒,半里红欹宋玉墙。

尽日无人疑怅望,有时经雨乍凄凉。

旧山山下还如此,回首东风一断肠。

桃花是诗人自我的化身,诗歌描写桃花风姿绰约却无人欣赏,“尽日无人疑怅望,有时经雨乍凄凉。”哀叹自己空有满腹才华却屡次落第,岁月蹉跎、知音难觅。

《梅》

天赐胭脂一抹腮,盘中磊落笛中哀。

虽然未得和羹便,曾与将军止渴来。

此诗表面上是写梅子,实际是安慰自己:人应该象梅子一样,各安其命,无论处在何种位置,都要努力发挥自己的长处。开花时,色如胭脂,给人带来美的愉悦;作为果品盛在盘中,晶莹圆润,味道可口;虽然不能成为治理国家的栋梁,也可以帮助曹操稳定军心,激励士兵继续前进。罗隐本人虽然“凡十上不中第”【 [北宋]钱俨:《吴越备史》卷二《武肃王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历经磨难,却生性洒脱,从来不曾向邪恶势力屈服,改变自己的初心。与其埋怨命运的不公,还不如乐观面对,积极与不幸的命运抗争。

《野花》中将野花与桃李对比,讽刺当时社会的不公:当权者只看重门第出身,根本不重视真才实学,导致“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西晋]左思:《咏史》其二,见魏耕原主编《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鉴赏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285页。】寒门士子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一生落魄,报国无门。《小松》“陵迁谷变须高节,莫向人间作大夫。”讽刺国家危难之时变节投降的宵小之徒,以松树寄托自己的志向,即使朝廷对自己不公,也绝不丧失节操,卖国求荣。《金钱花》“若教此物堪收贮,应被豪门尽劚将。”讥讽豪门贵族的贪婪成性、巧取豪夺:如果金钱花可以收藏的话,应当早就被那些权要豪门砍伐劫掠一空,怎么可能会有在阳光下盛放,“依依相伴向秋光”的机会呢?《玉簪花》借“雪魄冰姿俗不侵”的玉簪花比喻自身遗世独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宁愿终生不仕,也不愿乞食于权贵之门。《龙之灵》中以龙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龙之所以能灵者,水也,……。苟或涸一川然后润下,涸一泽然后济物,不惟濡及首尾,利未及施而鱼已敝矣,故龙之取也寡。”警告统治者不要对老百姓过于严苛、索取无度,要博施而约取,减轻人民的负担,才能缓和社会矛盾,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秋虫赋》中“物之小兮,迎网而毙。物之大兮,兼网而逝。网也者,绳其小而不绳其大”,讽刺司法的不公:统治者只知道镇压弱小的普通百姓,对那些有权有势者却毫无约束之力,任其作奸犯科、逍遥法外。作者对执政者发出警告:“吾不知尔身之危兮,腹之馁兮。”如果一味纵容奸佞、姑息养奸,最终将自取灭亡、身死国破。

通过以上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出,罗隐把自己的感情寄托于为数众多的动植物意象,反映了自己身处王朝末世时的苦闷和仿徨。他为自己遭受的不公正待遇而感到愤慨不平,壮志难酬,却坚持气节,不向权贵屈服;仗义执言,揭露社会的不公,讽刺统治阶层的腐朽无能,同情人民的不幸遭遇;为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忧心忡忡、殚精竭虑。他继承了元稹、白居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心系天下,“无其位则著私书而疏善恶,斯所以警当世而诫将来也。”【王晓宁:《罗昭谏小品》,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第130页。】(罗隐《馋书.重序》)

二、体物工妙,状物传神,形象鲜明

罗隐心思细腻,善于观察事物,能够捕捉动植物的外形特性与习性,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形象鲜明,形神毕肖。如《菊》:

篱落岁云暮,数枝聊自芳。

雪裁纤蕊密,金拆小苞香。

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

春丛莫轻薄,彼此有行藏。

“雪裁纤蕊密,金拆小苞香”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抓住菊花颜色、香味方面的特征,细腻刻画了菊花的神韵情态。白色的菊花像白雪剪裁而成,那纤细柔软的花密密排列,金色的菊花,蓓蕾初绽,清香四溢,沁人心脾。“裁”、“拆”两个动词生动描绘出菊花气定自若、傲霜屹立的风姿,形神毕备,意蕴深长。

《扇上画牡丹》

为爱红芳满砌阶,教人扇上画将来。

叶随彩笔参差长,花逐轻风次第开。

闲挂几曾停蛱蝶,频摇不怕落莓苔。

根生无地如仙桂,疑是姮娥月里栽。

此诗生动细致地描写画师在扇上画牡丹的情态,赞美牡丹美艳高贵的风姿。“叶随彩笔参差长,花逐轻风次第开。闲挂几曾停蛱蝶,频摇不怕落莓苔。”用动态的描写表现牡丹的绰约风采:随着画笔的移动,参差不齐的叶子逐次展现,一朵朵鲜花在轻风的吹拂下次第盛开。画技如此高超,足以以假乱真。蝴蝶都信以为真,多次停留徘徊在扇面所画的牡丹之上,频频摇动也舍不得离开。形神具备,撼人心魄。

《金钱花》

占得佳名绕树芳,依依相伴向秋光。

若教此物堪收贮,应被豪门尽劚将。

首句诗人描写金钱花的名称、形态、香气,“绕树芳”三字不仅传神地描绘出金钱花柔弱美丽的身姿,而且渲染了它沁人心脾的芳香。次句“依依相伴向秋光”则以拟人的手法摹写金钱花枝繁花艳,就像亲密无间的情侣,相依相偎,迎着秋日的艳阳傲然怒放。“依依”一词贴切形象地展现了金钱花密密麻麻、楚楚动人的情态。

《牡丹》

艳多烟重欲开难,红蕊当心一抹檀。

公子醉归灯下见,美人朝插镜中看。

当庭始觉春风贵,带雨方知国色寒。

日晚更将何所似,太真无力凭阑干。

诗的开头两句总写牡丹惊人的美艳,不仅有对其外形、色彩的刻画,而且描写其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牡丹花在园中蓓蕾初绽,光彩夺目,然而雾气笼罩,难以怒放;花瓣粉红,中间包裹着深红的花蕊,分外妖娆。颈联“当庭始觉春风贵,带雨方知国色寒”,“寒”字描绘出牡丹严峻刚强的特征,经过风雨的洗礼,碧叶更显苍翠,红瓣愈发鲜艳,那条条枝茎,显示出铮铮铁骨。“始”、“方”二字表明恶劣的自然条件不仅未能削减牡丹的国色天香,反而越发彰显其美艳绝伦和气质的高贵。

《柳》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这首诗紧扣柳的特征来展开,写长安城外灞桥送别的情景。以柳喻人,感叹宦海浮沉、羁旅漂泊的痛楚。次句“相偎相倚不胜春”写柳枝依依,挽留离人。“相偎相倚”写出春风中垂柳的婀娜多姿,同时比喻青年男女临别时亲昵依偎、缠绵悱恻的情景。他们别情依依,难舍难分,要享尽这临别前的每刻春光。三句“自家飞絮犹无定”,以柳絮的飘飞不定暗喻人的羁旅孤独,末句“争解垂丝绊路人”,以柳丝绊人比喻女子殷切挽留,不愿同情人分离的情形。全诗紧紧切合春柳的特点,人柳合一,自然贴切,形象逼真。

三、化用典故,言简意赅,巧妙自然

罗隐在诗文中描写动植物意象时,喜欢引用相关的典故,表情达意,丰富了诗文中的思想和内容,使诗歌具有典雅庄重的特色。罗隐的用典包括语典和事典两种类型,语典指引用以往典籍中的原话或据原话稍作修改。其形式一般有:直引前人语句,点化前人语句等。【汤梅花:《罗隐诗歌用典研究》,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15年,第5页。】

《梅》

天赐胭脂一抹腮,盘中磊落笛中哀。

虽然未得和羹便,曾与将军止渴来。 

“虽然未得和羹便”,化用《尚书·说命下》殷高宗武丁任命傅说时所说的话:“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孔传:“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后来用“和羹”和“盐梅”借指治理国家的栋梁之材。这里指梅子虽然不能发挥大的作用,但在其他的位置也能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

《牡丹花》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 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倾国”,指美女。语出《汉书·孝武李夫人传》:“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后世便用“倾国倾城”形容美丽绝伦的女子,这里以拟人化手法写牡丹花的美丽动人。

《蟋蟀诗》

顽飔毙芳,吹愁夕长。屑戍有动,歌离吊梦。

如诉如言,绪引虚宽。周隙伺榻,繁咽夤缘。

范睡蝉老,冠峨緌好。不冠不緌,尔奚以悲。

蚊蚋有毒,食人肌肉。苍蝇多端,黑白偷安。

尔也出处,物兮莫累。坏舍啼衰,虚堂泣曙。

勿徇喧哗,鼠岂无牙。勿学萋菲,垣亦有耳。

危条槁飞,抽恨咿咿。别帐缸冷,柔魂不定。

美人在何,夜影流波。与子伫立,裴回思多。

罗隐的《蟋蟀诗》有七处化用语典,其中5处是化用《诗经》中的语句。如“ 周隙伺榻”化用《豳风• 七月》“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句,“榻”即“ 床”;“苍蝇多端,黑白偷安”借用了《小雅• 青蝇》中用苍蝇比喻进谗言的小人,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意思;“虚堂泣曙”中“虚堂”化用了《唐风• 蟋蟀》中“蟋蟀在堂”, 一个“虚”字,使人感觉寂寥、凄冷;“鼠岂无牙”化用 《召南•行露》“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意为鼠的牙齿锋利,能穿透屋墙, 比喻谗言可以摧毁人;“勿学萋菲”之“萋菲”化用《小雅•巷伯》“萋兮菲兮,成是贝锦”句,指动听却害人的谗言。

这首诗中的典故紧扣蟋蟀与谗言,表现了诗人以蟋蟀自比,虽曲高和寡、备受谗言诋毁,却仍坚守高尚的节操、不向世俗屈服的傲岸品格。【汤梅花:《罗隐诗歌用典研究》,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15年,第6页。】

《红叶》

不奈荒城畔,那堪晚照中。

野晴霜浥绿,山冷雨催红。

游子灞陵道,美人长信宫。

等闲居岁暮,摇落意无穷。

“等闲居岁暮,摇落意无穷”中“摇落”一词化用宋玉《九辩》中的语句“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指秋天草木凋零,一片萧瑟悲凉。自己一生落魄,屡试不第,和红叶一样随风飘零,同病相怜。

事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或者借古讽今。

《子规》

铜梁路远草青青,此恨那堪枕上听。

一种有冤犹可报,不如衔石叠沧溟。

末句“不如衔石叠沧溟”,引用了“精卫填海”的神话传说,据《山海经·北山经》记载:“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晋]郭璞注:《山海经》,海口:南方出版社,2019年,第215页。】把精卫复仇的果敢坚决和子规的只知哀鸣啼血进行对比,否定了子规的懦弱行为。

《竹》

篱外清阴接药阑,晓风交戛碧琅玕。

子猷死后知音少,粉节霜筠谩岁寒。

罗隐用竹子来比喻高洁的人格,“子猷死后知音少”引用了《世说新语》中关于王子猷和竹子的两个典故:“王子猷尝行过吴中,见一士大夫家极有好竹,主已知子猷当往,乃洒扫施设,在听事坐相待。王肩舆径造竹下,讽咏良久,主已失望,犹冀还当通。遂直欲出门,主人大不堪,便令左右闭门,不听出。王更以此赏主人,乃留坐,尽欢而去”(《简傲》)、“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任诞)。他羡慕竹子能遇到王子猷这样的知音,慨叹自己无人赏识。

《虚白堂前牡丹》

欲询往事奈无言,六十年来托此根。

香暖几飘袁虎扇,格高长对孔融樽。

曾忧世乱阴难合,且喜春残色上存。

莫背阑干便相笑,与君俱受主人恩。

罗隐五十五岁时回到家乡杭州,得到钱镠的赏识,此诗便写于此时。“香暖几飘袁虎扇,格高长对孔融樽。”两句连用两个典故,歌颂曾做过杭州刺史的白居易的功绩,感谢时任镇海节度使的钱镠对自己的知遇之恩。“香暖几飘袁虎扇”中“袁虎扇”的典故出自《晋书·袁宏传》:“谢安常赏其机对辩速。后安为扬州刺史,宏自吏部郎出为东阳郡,乃祖道与冶亭。时贤皆集,安欲以卒迫试之,临别执其手,顾就左右取一扇而授之曰:‘聊以赠行。’宏应声答曰:‘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时人叹其率而能要焉。”这里用来赞扬白居易对杭州人民所施行的仁政。

“格高长对孔融樽”中“孔融樽”的典故来自《后汉书·孔融传》:“岁余,[孔融] 复拜太中大夫。性宽容少忌,好士,喜诱益后进。及退闲职,宾客日盈其门。常叹曰:‘坐中客恒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后用来借指好客、礼贤下士之人,这里指欣赏重用自己的钱镠,深深感念他对自己的提携之恩。

《梅》中最后一句“曾与将军止渴来”,故事出自《三国志·魏书·武帝传》“望梅止渴”的故事:“曹操行军至含山,军士皆渴,因指山上梅林,渴遂止。”梅子曾经帮助魏武帝曹操稳定军心,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鼓励人们不要妄自菲薄,即使身份低微,也能找到发挥自己作用的合适位置,要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

总结

罗隐的诗文借大量的动植物意象来融入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强烈不满,借物抒怀,风格独特。他对动植物有深入细致的观察,形似与神似相结合,发展了古典诗文中常用的比兴象征手法,对晚唐五代的社会生活进行了入木三分的揭露和批判,流露出深沉的忧患意识。物中有我,诗中有我,充满强烈的个人气息和自我意识。

来源:吴越国论坛会议书稿    作者:王秋雁    编辑:凌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