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临安政协 --> 钱镠研究
解码临安千年吴越文化基因 三代五王治世智慧尽在其中
发布时间:2023-05-19

编者按:钱镠,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开国明君,生于临安。

自公元 907 年至今,吴越国的时光虽已走过了 1100 多年,但人们想起钱王的雄才大略、仁心善政,总是感念于心。

吴越文化是临安城市发展和文化形象的一张金名片,也是临安的“根”和“魂”。

5月18日,第二届吴越文化节在临安开幕。《王兮王兮归去来——吴越国的君主们》《一剑霜寒十四州——云烟百年吴越国》作为《吴越历史文化丛书》“通识读物”中的两部先行出版,引起关注。

《吴越历史文化丛书》是由临安区委宣传部组织编写的首套介绍吴越文化的书籍。该丛书以“晚唐——五代十国——两宋”为纵横,以吴越历史文化为经纬,对吴越国的发展过程史和吴越钱氏家族史进行全景式研究,深入挖掘吴越文化的当代价值。

让我们先读为快。

解码临安千年吴越文化基因

三代五王治世智慧尽在其中

王旭烽

有史以来,五千年中华民族,向以大时代为纲,譬如春秋战国、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元明清朝……就此纲举目张,铺开统一大网,以二十四史为坐标,由代代史家书宏文巨著,付后人记录春秋相传。

而那些夹在大时代间的过渡性时段,诸如三国两晋、南北数朝、五代十国、元末明初、清季北洋,纵然史书中不曾或缺,亦不乏古今大儒贤良于书海中研读订校,诚如金瓯残爿,吉光片羽,打捞历史缝隙中的珍珠,演绎茶馆戏台上的本事,虽成就一番自家品格,但相较于数百年大朝,这些狂飙激荡的历史转折期,因其短暂,终苦于无法天衣无缝地嵌入五千年宏大叙述,虚构与非虚构混淆一体,民间更多以演义、说书等方式口口相传,这些历史篇章,自然便难以构成中华民族庄重严谨的史学文化品格。

故,此番吴越历史文化研究的全面计划(2023—2025)启动,推出文献集成、基础研究、通识读物及相应的应用研究,由此拉开大中华分合之远景格局,聚焦唐宋之间的分裂时期里五代正朔与十国藩属间的变迁,回眸当时明月,爬梳吴越肌理,深究裂变与重合的家国规律,寻察时代演进中的永恒与消亡。以史为鉴,视古喻今,此番文化举措,庶几重大焉。

通识读物以吴越地域呈现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形态为内容,以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的通识体例为风格,以流畅清晰的笔力向广大读者娓娓道来。具体内容,一是定位在吴越国和钱氏家族上,包括吴越国近百年建国与纳归的历史进程、钱氏家族三代五王的家国境遇、吴越王陵墓葬所反映的时代规制和政权表达、吴越国时期钱氏著名后裔的人生状态;二是提炼吴越国的物品特质,包括秘色青瓷的考证与欣赏,丝织品的发展与供销,山林文化中的动植物生态;三是吴越国的信仰表达,主要集中体现在佛教艺术及道家文化上,以及相应的寺院塔庙建设等;四是吴越国的名人故事,他们基本属于非钱氏家族但在吴越国时期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他们的故事在基本实事的基础上亦有可能包括一定程度的传说;五是吴越国的民间故事,包括人物、地名、事件、习俗等一系列相应的小说演义、传说故事、山歌民谣等,其中折射出那个时代给后人留下的丰富的精神遗产。

然而,浮光掠影地数点一番当时岁月,记录一些特产风物,勾勒几个人物剪影,归纳几条进步意义,毕竟不是写作者们的初衷。深入浅出不是一个简单的成语,而是一番艰辛的历史叙述。把历史写透写深,固然艰辛;但把它写得通透易懂,难道不也是一件不亚于前者的修炼吗?

因此,一套通识读物,毫无疑问,是要有前沿学术来支撑的,是要有新鲜史料作论据的,是要有扎实观点来点石成金的。比如,我们如何来认识中央集权和边缘地域的关系;我们如何在人性层面上剖析历史趋势和个人希冀的纠缠;我们如何解读信仰与信仰间的相互对峙;我们如何评价在动荡年代中创造的无与伦比的美;我们如何正视智慧与死板、忠诚与背叛等等。有时,胆怯恰好与善良同行,无奈却又和通透并举,自嘲有时和智慧同在,博大有时和虚无掺和。我们的通识中,如果有这样的丰厚认识、价值评判、辩证角度,那么我们的吴越小时代,就融入了今天的大时代,我们吴越国的短暂岁月,就是个贡献永恒精神的无垠长途,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钱镠 钱俶《批牍合卷》 浙江省博物馆 藏

《王兮王兮归去来——吴越国的君主们》 王旭烽 著 杭州出版社 2023年5月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钱王一族,携三千血脉臣民,远离江南,定居汴梁。随钱俶归宋者,包括钱俶诸兄弟与各房子孙,人数众多,自此长为北国人。有人誉此行为史上最伟大的一次放弃——取消吴越王位,尊赵宋为帝,将所部十三州、一军、八十六县、五十五万六百八十户、十一万五千一十六士卒,悉数纳土归宋。吴越国在钱氏掌域八十六载,立国七十二年,历三代五王后,就此纳入中华一统的辽阔版图,开创了中华民族和平统一之先河。

时隔千年,2021年夏,天台山护国寺突然相继开放12株并蒂莲。须知并蒂莲乃花之珍品,生成率十万分之一,为千载难逢之植物。笔者有幸当场目睹了这“花中君子”的盛开,不但有“双胞胎”,还有“三胞胎”。

佛教自有一种说法,视莲花为世界的子宫,故法相庄严,寓意无限。如果穿越回两宋,时人必得视其为祥瑞。中国的传统文化,无论历史还是当下,生活中美好的预感,往往会附丽于自然,故由此诞生出吉祥喜庆的征兆,诸如“喜上梅梢”“竹报平安”“二甲传胪”等。

其中“并蒂莲开”便是重要的吉兆,象征着好事成双,喜讯连连。

天台丛林寺院,首屈一指的自然为国清寺……而如此美好的祝福,竟然都集中在重新修建一新的天台护国寺了。偶然乎?必然乎?

护国寺可谓数易其身。当初吴越国师德韶在天台建了十三座道场,其中第九座为护国寺。《天台山志》记载说:“护国寺,在天台县西北三十里,旧名般若。周显德四年建,僧德韶第九道场。……旧有宋中书平章钱惟演撰护国寺碑铭,今亡。”

由此我们可知,该寺原名般若寺,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名为护国寺,此时恰是宋真宗统治的年代。有钱太师者乞皇上给钱氏一族作了香灯院,并加上“广恩”二字,皇上大笔一挥准了,从此就称“广恩护国寺”。

自吴越国消亡到般若寺改名护国寺为三十年;离钱俶去世为二十年,而钱俶的七子钱惟演(977—1034),作为西昆派诗人的领衔人物,年方三十二岁,正值大好年华。将从前吴越国主钱俶所取寺名“般若”改为北宋皇帝真宗时期的“护国”,一方面表达了一个中国一个朝廷一个皇帝的统一态度,另一方面在拥护中央政权的前提下,也自然包含了对钱氏王族家寺的保留和赏赐,将护国寺作为钱氏祠堂的意图就更为清晰了。

——《拈花微笑护国寺》

《一剑霜寒十四州——云烟百年吴越国》 张爱萍 著 杭州出版社 2023年5月

青山依旧。

绿水长流。

游子回来了!

这临安境内,只见道路两旁,早就插满了缤纷的旗帜,连沿路的树木上,也挂满了鲜艳的彩巾彩带,迎风飘扬,满目锦绣华彩。

而临安的大小官员,早早来到,依次伏地候驾。

钱王下马,扶起众人,暄安问好,再继续西行。一路行进,一路锦飞绣舞。看这一方山水林木,因为贤王的功德,都有幸披上了华彩锦绣。

从此,山河锦绣,临安锦绣。

达到临安城的时候,满城的百姓也早早出城,夹道簇立,在翘首等候了。石镜山下的父老乡亲们,都赶来了。有的手里拎着酒壶,壶里一定是自家酿的土烧,有的提着篮子,篮子里是箸叶包裹的糯米粽子,有的干脆抱着只老母鸡。一个个都穿上了新衣锦袍,红衫彩裙,戴上了红花绿朵,全都满脸欢笑,兴高采烈。

一见王驾抵达,一片大王与千岁的呼喊声,交结着亲情与崇敬,震动了临安城,震动了石镜山,震动了这东南一方的天空。

钱王见了乡亲们,赶紧下马,四面作揖。

乡亲们蜂拥而上,箪食壶浆,迎接亲人归来。

在众乡亲的拥簇下,还乡队伍进入城里。

城里,只见宽大的广场中央,已经搭起了高高的检阅台。鼓乐声中,只见气势轩昂的钱王,从人群中走出,一步步,稳稳地走上了高台。

再看看台下,人山人海,密密麻麻,仰首而望。多少张熟悉又亲切的脸庞!他们的嘴,会说同样的话,会唱同一支山歌;他们的眼睛,永远如苕溪水一般清澈;他们的胸怀,却又像径山石镜山一样坦荡。

这就是梦中的亲人啊!

高台上的吴越国王钱镠,他春风拂面,却又分明眼含泪光。在向父老乡亲问好问安之后,也就把他早早作好的《还乡歌》,当众高诵:

三节还乡兮挂锦衣,碧天朗朗兮爱日晖。

功臣道上兮列旌旗,父老远来兮相追随。

家人乡眷兮会时稀,今朝设宴兮觥散飞。

斗牛无孛兮民无欺,吴越一王兮驷马归。

……

用家乡话这么一唱,众人都听懂了,一时间全都拍手欢呼。

当场,钱王亲口宣布,把一个衣锦还乡的“锦”字,呈送给家乡。将临安县,抬升为衣锦军,临安城改为衣锦城,石镜溪改为锦溪……就连余杭与临安的界亭十里亭,也改成了十锦亭。

——《衣锦还乡》

来源:临安钱镠研究    作者:    编辑:黄晓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