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5日,市政协召开专门委员会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政协专门委员会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经验,研究部署加强和改进专委会工作。市政协主席马卫光讲话,许明主持,毛溪浩、陈新华、冯仁强、陈国妹、林革、於卫国和柴世民参加。
会上,市政协提案委、经济委、社法委,西湖区政协、临安区政协作交流发言,其他专委会和区县(市)政协作书面交流。
临安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李赛文作题为《发挥专委会优势 助力政协事业发展》交流发言。
10月11日,吴越文化博物馆在临安正式开馆,一大批吴越国时期的珍贵文物精彩亮相,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吴越文化的历史价值再次得以挖掘和弘扬,它的背后也有着政协文史委的一份独特贡献。1990年5月,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来临认祖归宗,并向海内外钱氏后裔发出“寻根认同、共振中华”的倡议,掀起了钱氏后裔来临寻根的热潮,得到当时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成立了全国首个钱镠研究会,具体工作由政协负责、文史委抓落实。一直以来,文史委始终把吴越文化的挖掘、研究和弘扬作为主职主业,一以贯之、从未间断,为推动临安吴越文化高地建设做了大量基础性和探索性的工作。
文史委充分发挥凝心聚智功能,开启吴越文化的研究和挖掘。依托临安本土文化界人士及国内专家学者,开展史料征集和学术研究,先后出版《五代·吴越国史》《钱镠研究会成立三十周年大事记》等丛书30余册,并将吴越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通融合,以传承“钱氏家训的文化价值”为重点,持续推进钱氏家训进校园、进社区、进文化礼堂,让吴越文化活在当下、服务当代。
文史委充分发挥团结聚人功能,开启与海内外钱氏后裔的联络联谊。从钱镠研究会成立之初,文史委踏遍吴越国时期的“一军十三州”,广泛寻找钱氏后裔中的代表人物,建立钱氏后裔名人库,并于2011年起连续14年牵头举办“清明恭祭钱王”活动,吸引包括钱其琛、钱正英、钱树根、钱复、钱煦等在内的海内外钱氏后裔10万余人次来临寻根问祖,成功申报“清明祭钱王”入选省级非遗名录。依托“政协走亲”载体,先后邀请钱七虎院士、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等知名钱氏后裔来临举办专题讲座、建言家乡发展。临安已成为海内外钱氏后裔“认祖归宗”的第二故乡。
文史委充分发挥服务聚力功能,开启为吴越文化发展建言之路。综合运用提案、视察、课题调研等形式,呼吁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吴越文化,并协助办好全区各类有关吴越文化的活动。尤其近年来,领衔推进区委交办的“吴越文化展示年”活动,潜心参与吴越国王陵、衣锦城址公园、吴越文化历史街等“一街三区”建设,牵头指导吴越文化博物馆布展,先后围绕“吴越文化高地建设”“吴越文化展示窗口建设”等主题开展调研协商活动20余场,积极助推典籍中的临安、文物中的临安在穿越时空中鲜活呈现,为再现“满堂花醉三千客”的繁华盛景作出了积极努力。
吴越文化是临安的“根”与“魂”,推进吴越文化汲古润今是文史委的不懈追求,也是区政协发挥专委会独特优势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区政协始终把加强和改进专委会工作,作为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助力改革发展大局的有力抓手,不断做深做足“专”的文章、彰显“专”的成效。
专委会之专,就是专执于保持“一条心”。近年来,区政协每年主动向区级部门、镇街征集重点履职议题,发动各专委会赴对口联系单位开展“专题调研月”活动,共同商定政协年度履职计划,并实施“四个一”领衔机制。即:每个专委会每年完成一个重点课题、牵头一场“请你来协商”、组织一次主席会议视察和一次专委会视察,让专委会在服务大局中勇挑大梁、唱好主角。
专委会之专,就是专注于深耕“一件事”。近年来,区政协精心打造“一委一品”,在久久为功干好“一件事”上发挥专的优势。比如,提案委以“建言有声”品牌为牵引,聚焦“请你来协商”创新实践,在选题定题、环节设置、一线延伸和成果闭环等方面持续深耕特色;经科委精心培育“共谋产业”履职品牌,每年围绕青山湖科技城高质量发展组织调研、视察和协商活动;城建委聚力打造“你点我送”服务品牌,每年牵头组织“界别服务月”“六送进社区”惠民活动;社法委着力打造“和合共融”品牌载体,始终围绕健康养老主题,从不同角度做深做透调研建言之功,今年银发经济相关调研成果还获得姚高员市长的批示;委员工委以“委员锋行”履职品牌为抓手,牵头推进“一述职两报告三评议”委员履职机制。
专委会之专,就是专精于汇聚“一股力”。近年来,区政协持续发挥专委会承上启下、内联外合的功能,不断拓宽凝聚共识、增进团结的广度和深度,构建起“四联四促”的工作格局。即:联委员、联镇街、联党派、联部门,促进委员履职能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合作共事能力提升、整体协同能力提升,为推动政协事业创新发展发挥独特的优势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