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氏家训家教。
2013年,“钱氏家训及其家教传承”被确定为上海市级“非遗”。2021年,“钱氏家训家教”被确定为国家级“非遗”。本公众号致力推广钱氏家训、家教和家风传承,弘扬中国传统优秀家教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两天全球最热点的话题可能就是美国对全球加收关税,中国要在原有的 20% 关税基础上再加 34%,税率飙升至 54%,这一事件会进一步促使中国加大力度扩大内需。长期以来,中国消费在 GDP 中的占比仅 40% 多,远低于美国的 80% 多。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增加老百姓收入,而收入的前提是保障就业。当前中国就业形势严峻,需要借助加大科技创新,开发新产品,挖掘新市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拉动消费增长。
说到科技创新,最近另外一个热点话题就是人工智能,随DeepSeek的全面应用,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关注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一边欢呼科技进步给我们带来的财富和便利,另一方面又对科技进步加速社会不稳定失业、社会不平等、人际交往弱化而加剧的孤独感感到焦虑。所以这两个事情看起来是对立的,一边要保障就业,一边机器在替代劳动。
今天是我们家族的聚会,我特地又看了一遍我们的家训,我发现在人工智能技术深刻重构就业市场、社会结构与教育体系的背景下,钱氏家训所蕴含的价值观与实践智慧,为应对技术变革带来的伦理、文化和社会挑战提供重要启示,所以我今天和我们钱家人讲讲钱氏家训在人工智能时代的现实意义。
时间关系我简单整理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1. 终身学习、适应能力和道德自律的培养
过去工业革命,工人是被剥夺的一方,而这一次数字和人工智能技术革命是直接要取代他们。国外有人提出这次技术革命的浪潮首先将会影响的是一批符合“五秒钟准则”的劳动者。所谓“五秒钟准则”指的是,一项工作如果人可以在5秒钟以内对工作中需要思考和决策的问题作出相应决定,那么这项工作就有非常大的可能被人工智能技术全部或部分取代。
在这种越来越多人类工作被机器取代的大背景下,钱氏家训倡导的终身学习理念就显得更加重要。钱氏家训强调“子孙虽愚,诗书须读”“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在人工智能时代个体的核心竞争力将转向创造力、批判性思维与人文素养。家训中“学思并举”“能改过则天地不怒”的训导,提示人们需通过持续学习与自我反思,适应技术迭代,同时保持道德自律,避免因技术滥用而陷入功利主义陷阱。例如,家训要求“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这对AI伦理中的责任意识与人文关怀具有指导意义。
在人工智能时代,许多工作被自动化取代,但那些需要高度道德和责任感的职业,如法律、医疗、教育等,依然需要人类的专业判断和道德坚守。这与钱氏家训中强调的“执法如山,守身如玉”不谋而合,提醒人们在职业中保持正直和专业素养。“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鼓励我们在AI时代勇于创新,敢于探索未知领域,为解决社会问题贡献力量。
2. 公益精神与社会和谐
去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也颁给了两位研究大数据和智能科技如何让社会不平等继续扩大并提出了相关解决办法的MIT的教授Daron Acemoglu和Simon Johnson。
他们的观点是科技发展虽然带来世界的进步,但科技进步也经常被用作权力集中,全力提升少数人的利益,忽视了社会大多数人的福利,技术的出现,其实是加剧了不平等。
钱氏家训倡导“修桥路以利人行,造河船以济众渡”“救灾周急,排难解纷”,强调社会责任的践行。AI可能加剧就业分化与社会不平等,而家训的公益导向为构建包容性社会提供了思路。例如,通过“多设养济院”“兴启蒙之义塾”等具体措施,启发现代社会治理中技术红利共享机制的建立。同时,家训主张“小人固当远,断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亦不可曲为附和”,提示在技术治理中需平衡效率与公平,避免算法偏见与群体对立。此外,家训通过“家富提携宗族,岁饥赈济亲朋”的互助精神,为技术冲击下的社会脆弱群体提供伦理支撑。
3. 教育体制:人文与科技并重的培养模式
人生三个境界: 谋生、谋智、谋道。谋生是物质基础,养活自己,谋智是认识世界,开启自己的精神世界,谋道是构建自己的价值体系,完成人格升华。而我们大多数人,几十年来仍然还处在谋生阶段,而人工智能正是要取代我们的谋生手段。我们过去的教育实际上就是通过传授技能或知识来获取物质保障。例如传统手工业者拜师学艺以谋生计,而也有人通过高等教育获得更体面的收入。但若仅停留于此,在人工智能时代人将失去自身价值。智能科技时代人类将突破被工具化的传统束缚。
未来教育不只是找工作,还要培养思维和价值观。谋生是基础,谋智是提升思考,谋道是价值观形成。当前教育常偏重“谋生”层面的分数竞争,忽视“谋道”层面的品格培养,这正是需要警惕的异化现象。
当个体突破生存焦虑后,便能将专业技能升华为价值创造。让人成为兼具生存能力、思考深度与精神高度的完整的人。
钱氏家族“重教明理,推陈出新”的传统,为AI时代的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家训既强调“兴学育才则国盛”的技术人才培养,也注重“蓄道德则福报厚”的品德塑造。例如,钱伟长、钱学森等科学家的成就,体现了家训中“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未来教育需打破学科壁垒,将AI技术与人文伦理结合,培养兼具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的人才。
钱氏家训的核心在于以“修身齐家”为基础,通过教育、道德与责任的链条,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发展的统一。在人工智能时代,其“利在天下”的格局观、“诗书继世”的学习观、“和易处世”的伦理观,不仅是抵御技术异化的精神屏障,更是构建人机共生社会的文化基石。正如钱伟长所言:“家训指引后人,得益匪浅”,这一千年智慧在技术狂飙中愈发彰显其超越时代的生命力。
这是钱建农先生在第三届“谈钱论道”上的圆桌分享。
以上文章来源于钱氏家训家教,作者钱建农